[ 2004/11/05 13:25 | by 网络毛毛虫 ]
| |
可怜的中东和平之路哟。阿拉法特死了,以色列又要强硬了。
美国继续支持。。巴勒斯坦恼火。
公共区域 | 评论(6) | 引用(0) | 阅读(3120)
网络毛毛虫
2004/11/12 16:05
阿拉法特撒手人寰 阿翁病因为何一直秘而不宣


阿拉法特死了。但到目前为止,世人还不知道他究竟死于何病。没有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历史大剧将上演什么:是和平,还是天下大乱?还有一个问题:阿拉法特掌管巴勒斯坦40余年,究竟为巴解积累了多少财富?他死后,这些财富将何去何从?有些问题可能很快  


 


就会有答案,有些问题则可能成历史之谜。

  1悬疑

  巴解究竟有多少财富?

  有人说,阿拉法特执掌巴勒斯坦政权40余年,控制着一个神秘的“金融帝国”,包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与投资的航空公司、香蕉种植园、高科技公司和保存在全球各大银行的秘密账户,掌握的财富应该在25亿—40亿美元之间。也有人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经费主要靠外国捐助,除去维持民族权力机构运转所需和部分官员中饱私囊,阿拉法特能支配的财富寥寥无几。

  不管哪种说法,目前都缺乏足够的根据。因为阿拉法特始终从来不愿意公开巴解财产的数目,这些财产包括上世纪70—80年代阿拉伯世界提供给巴解的捐款和上世纪90年代巴以达成和平协议后西方国家提供给自治政府的援助;巴解在海外的投资和银行里的账户也都是以阿拉法特亲信的名义进行和登记的。更令外界关注的是,阿拉法特在弥留之际,有没有留下遗嘱或财务记录什么的。

  要弄清楚巴解究竟有多少财富,从阿拉法特的财政顾问默罕迈德·拉西德和他远在法国的妻子苏哈那里或许可以找到部分答案。自1996年阿拉法特组建自治政府以来,拉西德一直负责管理和隐藏巴解的资金、投资及武器采购等。拉西德拥有巴勒斯坦、也门和黎巴嫩等国家的护照,以隐秘身份活动,外界一直未能揭开其真面目。由于美国和以色列指责他走私军火,阿拉法特被迫将他逮捕。但以色列情报部门说,拉西德只是被隐藏起来了。

  2悬疑

  阿翁病因为何一直秘而不宣?

  直到阿拉法特病逝,有关方面一直没有公开阿拉法特的病因。这究竟是无法确诊,还是无法公开?

  从医学技术上说,血样检查、尿样检查和医学扫描项目,通常可以在48小时内完成。对于国际上通行的医疗人体检查来说,要检测出目前所有人类已知疾病乃至确切病因,10天已经足够。但阿拉法特住进贝尔西军医院已经两个多星期,医院方面和巴勒斯坦方面都没有公开病因。对此,纽约脑科专家埃里克·布雷弗曼11月10日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我想,我可以确信,医生们已经知道诊断结果,只是不肯公开。”

  如果此说成立,那么究竟是阿拉法特的家属不让公开,还是政府不让公开?

  在医院方面每日发布的病情通报中,发布官员总要加上一句:“获得了阿拉法特夫人苏哈的同意”。和许多国家一样,法国医生也遵守着患者病情保密法律,在没有获得患者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医生无权公开病人的病情。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阿拉伯专家罗瑞·米勒认为,诊断结果会让巴勒斯坦当局难堪可能是个中原因之一。此前外界普遍认为以色列长期对阿拉法特的围困是造成阿拉法特生病的主要原因。公布病因对今后的形势没有太大的益处。另外,沙阿斯曾说过阿拉法特可能是中毒,如果真是这样,公布结果只会导致巴民众的极度愤怒和暴力报复。

  3悬疑

  葬礼为什么选在埃及?

  在巴勒斯坦方面宣布阿拉法特死讯前一天,埃及就发布消息说,愿意承办阿拉法特的葬礼。埃及主动接手阿拉法特的葬礼,从很大程度减少了因举行葬礼而引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冲突的可能性。首先,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国家,同以色列和美国都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埃及长期以来斡旋巴以冲突,此次提出举办阿拉法特葬礼也表明了埃及希望在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问题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由于众多阿拉伯国家元首不愿意走进以色列的港口和机场,选择第三国举办葬礼可以避开这一问题。再次,阿拉法特遗体也可以经过埃及和约旦西岸的边境运到巴勒斯坦去,到拉马拉埋葬,也符合伊斯兰的传统规定:一个人死亡以后要在二十四小时内下葬。第四,埃及是阿拉法特成长之地,他曾经在埃及开罗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阿拉法特也在埃及参加了埃以苏伊士运河战争。在阿拉法特长期为巴勒斯坦建国奔走的过程中,埃及方面给了阿拉法特巨大的支持。最后,穆巴拉克和阿拉法特的私交也是埃及主动提出举办葬礼的原因之一。

  4悬疑

  苏哈何去何从?

  苏哈在和阿拉法特结婚前曾担任阿拉法特的机要秘书,后来苏哈以照顾患病的女儿为名定居法国巴黎。但有分析人士认为,苏哈是阿拉法特派驻在法国的一位重要联络人员,她在巴黎社会的上层交往甚广。此次阿拉法特患病之后选择法国就医,苏哈从中发挥的作用也不言而喻。苏哈在巴勒斯坦民众中口碑不好,一直被认为是“机会主义者”和“淘金者”。在阿翁病重之际,多次传出她企图获得阿拉法特数额巨大的遗产,其中包括属于巴勒斯坦政府的巨额资金。有消息称,苏哈极有可能联合一些巴强硬派政治人物进行政变,以确保政权掌握在自己或亲近自己的人的手中。有分析人士指出,她可能联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政治部主任法鲁克·卡杜米。先前曾传出阿拉法特有一份遗嘱,让苏哈继承数十亿美元的财产,并指定卡杜米为接班人。

  但库赖和巴勒斯坦当局一直予以否认。另外,巴迟早会清查有关苏哈的财务问题,这将会导致苏哈在不安之中度日如年。据阿拉法特办公室一位高级官员透露,苏哈母女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笔来自巴勒斯坦保险柜的现金,其数额为10万美元。今年,法国检查部门开展了一次洗黑钱调查,目标直指苏哈账户上突然多出的1140万美元。

  5悬疑




 


  阿拉法特下葬期间会不会爆发武装冲突?

  11月7日,巴勒斯坦启动紧急安全计划,该计划旨在结束巴境内的无序状态。

  按照计划,将会有更多的安全部队和警察部署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并且加强安全部队和警察的协作。另外,安全计划规定除警察和安全部队外,其他武装人员平时不准携带武器,除非是在和以色列军队交战。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让包括“哈马斯”、“杰哈德”在内的激进组织将枪放在家里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巴勒斯坦激进的伊斯兰组织哈马斯11月11日称,阿拉法特的逝世将进一步坚定它继续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的决心。哈马斯在一份声明称:“一个伟大领导人的去世将进一步坚定我们继续坚持针对犹太复国主义敌人的圣战和抵抗活动的决心,直到我们获得胜利和解放。”以色列总理沙龙11月10日召集高层安全官员和部分内阁部长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在阿拉法特葬礼举行期间,以色列将全面封锁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以色列国防军处于戒备状态,负责维护拉马拉周边地区的安全,而拉马拉的治安则由巴勒斯坦安全部队负责。目前,以色列提高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警戒状态,并向以军检查站及拉马拉周边地区增派了兵力。以军表示,他们将努力保持克制,避免与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

  分析人士认为,出于对阿拉法特的尊重,在阿拉法特下葬期间,巴以之间不会爆发大规模冲突,但在此以后,则需要看巴新的领导集体的活动和策略所定,总体来说,在巴勒斯坦内部重新洗牌的这一阶段,不会出现太大的冲突,但也不能排除一些组织和个人不负责任的行动。

  6悬疑

  大选能否如期举行?

  根据巴勒斯坦相关法律,在阿拉法特去世后,巴立法委员会主席法图暂时行使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的权力,但最长不得超过60天。

  虽然巴勒斯坦在9月4日就开始了大选的选名登记,但是要在短短的60天内完成大选还是有非常大的困难,尤其是巴勒斯坦选民中难民占很大的比重,并且这些难民分布也十分分散,将这些难民组织起来投票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如果巴勒斯坦民众采取极端方式以暴治暴,大选也很可能难以如期举行。巴解组织官方发言人11月11日宣布,自当天起的40天内为阿翁哀悼日。专家指出,在60天的期限中,这40天至关重要,如果巴以双方在前40天保持克制不发生大规模冲突,大选如期举行也完全可能。

  7悬疑

  短期内巴以能否重开和谈?

  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都互相认为对方是不相信和平的人,以色列和美国都称阿拉法特是和平进程的绊脚石。现在阿拉法特去世,巴勒斯坦有可能产生一位温和务实的领导人,这也是美国和以色列希望看到的。美国总统虽然表示无论谁当选都会表示支持,同时布什也表现出了希望推动“路线图计划”实施的愿望。阿拉法特的去世有可能为巴以双方的和谈创造一个契机。但由于巴勒斯坦内部以及美国都处在一个调整的阶段,不可能很快出现和谈的局面。即便巴以问题四方坐到谈判桌前,也不会很快出现令人欣喜的结果。由于现在巴勒斯坦政坛有可能接替阿拉法特的候选人都不具备短时间达到阿拉法特权威的实力,即便是阿巴斯、库赖这些极力主张和谈的领导人当选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在谈判筹码上做出巨大让步,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政治权威,避免因为和谈让步而造成巴勒斯坦内部发生混乱。本版撰文/范辉


网络毛毛虫
2004/11/12 15:59
新华网消息: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劳希·法图11日在拉姆安拉宣誓就任巴民族权力机构临时主席,接替刚刚去世的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行使权力,直至巴勒斯坦选出新的主席人选。
网络毛毛虫
2004/11/12 15:58
阿拉法特葬礼今日将在埃及隆重举行


本报综合消息 当阿拉法特的灵柩周五抵达开罗后,埃及将为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举办隆重的军葬。值得一提的是,阿拉法特正是在埃及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目前,巴勒斯坦高级官员已经抵达埃及首都开罗,安排阿拉法特的后事。按照计划,葬礼将在开罗机场举行。

  埃及官方通讯社中东通讯社报道说,埃及将在开罗机场为阿拉法特举行正式的军葬,然后将其安葬在拉马拉。




 


  巴勒斯坦官员说,在埃及举办葬礼是因为埃及的高官显贵及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无法前往约旦河西岸参加哀悼仪式。

  据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高级助手们昨日表示,阿拉法特的棺椁将用石材制成,而不是木质,以备今后迁往耶路撒冷。

  据美联社报道,阿拉法特的葬礼将于今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遗体当天运回拉马拉,下葬仪式将在13日在拉马拉官邸举行。巴解当局宣布了为期四十天丧期,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举行一系列的悼念活动。

  巴勒斯坦

  数万人游行悼念阿翁 阿拉法特在拉马拉官邸已降半旗

  本报综合消息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昨天上午,阿拉法特于巴黎病逝的消息得到各方证实后,巴勒斯坦人民开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数万名巴勒斯坦人昨日自发地走上加沙地带的各条大街,通过游行来表达对阿拉法特逝世的悲痛之情。

  卫兵和保镖朝空中开枪,向阿翁致敬

  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官邸一半是废墟、堆满沙袋,大批巴勒斯坦人聚集在官邸前,很多人失声痛哭。而在官邸院子内,为阿拉法特建造墓地的工人仍在默默地工作。一些卫兵和保镖朝空中开枪,向阿拉法特致敬。

  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举行一系列的悼念活动。阿翁在拉马拉的官邸已降半旗,许多位于耶路撒冷城内的国外使领馆也很快降下了半旗。巴外长埃雷卡特说,阿拉法特安葬拉马拉将只是暂时行为,随着巴勒斯坦国的建立,阿翁将最终移灵耶路撒冷。

  阿翁的高级助手拉希姆满眼含泪宣布了阿翁病逝的消息:“他闭上了双眼。他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已动身去拜见真主。但他仍然活在这个伟大民族的中间。我们将沿着您的足迹前进,我们将遵循您的方向。”

  各清真寺吟诵《古兰经》悼念阿翁

  在加沙地区,各清真寺内开始吟诵《古兰经》诗文悼念阿翁,天空中弥漫着祭奠用纸焚烧后的烟雾。当地电视台以阿翁肖像为背景、摘取《古兰经》内容报道阿翁去世的消息。

  在加沙城,不少巴勒斯坦人向空中开枪,还有人在道路上焚烧轮胎,冒出大量黑烟。街头上,许多巴勒斯坦人聚集在收音机旁,聆听着里面播放的《古兰经》经文,装在卡车上的喇叭不停地播放着阿拉法特的一些著名讲话。街上许多商店都已经关门。

  阿翁墓在总统官邸开挖 其墓穴所在地将建起一座清真寺

  本报综合消息 据国际在线报道,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昨日在法国巴黎病逝后,巴方根据此前巴领导层做出的有关将其安葬在拉马拉总统官邸的决定,于当天开始在官邸内挖掘墓穴。

  据参加挖掘工作的巴方工人说,阿拉法特的墓穴位于总统官邸院内的南侧,附近有五棵松树。据悉,墓穴将于当天峻工,以迎接从埃及首都开罗运回的阿拉法特的遗体。巴官员还透露,在阿拉法特下葬后,其墓穴所在地将建起一座清真寺,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阿拉法特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拉马拉市中心及阿拉法特总统官邸附近爆发了小规模的游行示威。示威者高举巴勒斯坦国旗和阿拉法特画像,高呼口号,并不时朝天鸣枪。据透露,巴各大派别将组织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对把阿拉法特的遗体安葬在拉马拉。

  开罗

  开罗严阵迎接阿翁遗体 警方已经加强了戒备和安全措施

  本报讯(驻开罗记者 马海斌 记者 赵全敏) 开罗当地,目前正在进行积极的准备,警方已经加强了戒备和安全措施,需要到达现场的记者也都得到通知,提前登记注册,并且要经过严密的检查。我们的记者跟踪当地的各方反应称,各国的领导人也已经做好了前来的准备。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的领导,有消息说,他们会利用此机会召开一次研讨会议,我们的记者也已经做好准备,将于明天到现场采访。

  阿拉法特的葬礼将在今天开罗时间11时30分举行。有消息说,阿拉法特葬礼的当天就要运往拉马拉下葬。阿拉伯的国家领导以及巴勒斯坦高官肯定都会参加,大多数世界国家的代表也都会参加,不过以色列方面至今还没有任何消息,包括他们在开罗的使馆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以色列

  以军全面封锁巴以边境 以色列允许4000巴勒斯坦囚犯举行悼念仪式

  本报综合消息 据以色列军方电台昨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当天凌晨已经全面封锁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防止阿拉法特去世后发生袭击事件。

  以军加强耶路撒冷等敏感地区的警戒

  以军于昨日凌晨得到阿拉法特病逝消息后立即提高了安全警戒级别,并关闭了西岸和加沙所有的检查站。在巴勒斯坦人聚居区,以军还设置了临时路障和哨卡,严格控制巴勒斯坦人的出行。

  根据以军的计划,在阿拉法特下葬拉马拉期间,以军将切断耶路撒冷与拉马拉间的道路,以防止巴勒斯坦群众冲击耶路撒冷。

  此前,以军各级军官曾被多次告知在执行任务时保持克制,尽最大可能避免与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另据报道,以色列警察部门也已下达命令,加强耶路撒冷等敏感地区的警戒。

  以色列政府加强巴以边境全面封锁

  据以色列《指针》网报道,为了尊重穆斯林宗教传统,以色列当局决定允许被关押在以监狱内的4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举行追悼仪式,怀念在巴黎病逝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

  以色列政府同时加强了对巴以边境的全面封锁,严格控制前往拉马拉参加阿翁葬礼的人员。以色列军政内阁会议决定,只有持贵宾通行证的人士才能被允许进入拉马拉,参加计划于周六在那里举行的葬礼。对于想参加阿翁葬礼的以色列公民来说,以政府将不再负责他们在巴勒斯坦境内停留期间的生命安全保障,并要求他们在相应的书面声明上签字。
网络毛毛虫
2004/11/12 15:57
新华网拉姆安拉11月11日电 巴勒斯坦总统府秘书长阿卜杜勒·拉希姆11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阿拉法特官邸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于当日逝世。

  拉希姆宣布说,“巴勒斯坦领导层哀悼阿拉法特……他于今天凌晨4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去世。”拉希姆在说这番话时眼含泪水。


巴自治政府内阁部长埃雷卡特随即证实了这一消息,说“他已经去世”。

  随后,法国贝尔西军医院发言人也在巴黎宣布,阿拉法特于当地时间凌晨3时30分在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病逝。巴黎与拉姆安拉之间有一小时时差。

  贝尔西军医院首席医生克里斯蒂安·埃斯特里佩也出现在医院外,发表简短“亚西尔·阿拉法特先生,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11月11日3时30分在(巴黎郊区)克拉马的贝尔西军医院去世。”他说,阿拉法特的遗体很快将被送离医院,但根据法国隐私法,医院方面不提供阿拉法特死因的细节。

  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发表书面声明,证实了阿拉法特的死讯。希拉克说,阿翁去世令他动容。他表示,法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建立一个与以色列共存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表声明,对阿拉法特去世表示哀悼。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一名内阁部长说,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劳希·法图将在随后的几小时内宣誓就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临时主席。根据巴勒斯坦法律,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去世后60天内将举行选举,在此之前立法委员会主席将担任“看守主席”。

  埃雷卡特表示,权力过渡将平稳进行,“巴勒斯坦人民有权得到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他还敦促美国保证巴选举顺利进行。

  阿拉法特一名前助手说,阿拉法特的遗体将于12日运往埃及首都开罗。在开罗举行完葬礼后,遗体当天就会运往拉姆安拉,并安葬在官邸内。

  巴勒斯坦外长沙阿斯10日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节目中发表评论时说:“阿拉法特先生领导我们的人民改变了地位,我们从需要安置和人道主义援助的难民,变成了一个拥有权利的民族。”

  沙阿斯说:“对我们来说,他是一个创造尊严的人,一个带来快乐的人,一个与许多巴勒斯坦人相比生活异常简朴的人。他带给巴勒斯坦希望,这是难以失去他的真正原因。”
网络毛毛虫
2004/11/08 13:32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4-11-05/U43P27T1D240562F3DT20041105190807.jpg

年轻时代的阿拉法特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4-11-05/U43P27T1D240562F26DT20041105190807.jpg

1995年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发表演讲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4-11-05/U43P27T1D240562F318DT20041105190807.jpg

阿拉法特赴巴黎前与医生合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4-11-05/U43P27T1D240562F319DT20041105190807.jpg

阿拉法特的妻子苏哈(中)
  阿拉法特生平

  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起者,一位出色的民族领袖,也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正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倍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之一。为了表彰阿拉法特为和平做出的贡献,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博瓦尼和平奖”。1994年,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
雷斯共同获得该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英雄出少年

  阿拉法特的原名是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逊尼派穆斯林。在阿拉伯语当中,“阿拉法特”含有神与吉祥的意思。他的出生地和生日都存在争议。据认为,他于1929年8月4日出生于埃及首都开罗一个富商家庭。他在兄弟姐妹7人中排行老6,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他的家世很好:母亲扎赫瓦出身于耶路撒冷的望族侯赛尼家族(该家族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代);父亲阿卜杜勒来自古德瓦家族。该家族在十字军东征时从阿拉伯半岛迁往叙利亚,后于18世纪初移居巴勒斯坦加沙地区。

  阿拉法特的童年生活并不愉快,母亲在他年仅4岁时便过世。父亲无暇照管孩子,便将阿拉法特、他的大姐依娜姆和弟弟送到耶路撒冷的舅舅家。3个孩子相依为命,一起在那里生活了4年。从儿时起,阿拉法特就无法与严厉的父亲相处。随着年龄增长,他与父亲关系日益恶化。比阿拉法特年长近10岁的依娜姆很早担负起照料弟弟们的责任。长姐慈爱如母,阿拉法特与她建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

  阿拉法特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他是小伙伴中的孩子王,经常组织大家象士兵一样进行分组操练。他敢于手执棍棒,近乎蛮横地惩罚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但是,他总是愿意同伙伴们分享一些好东西,颇有同甘共苦的豪气。

  阿拉法特在10岁时随全家来到加沙定居。当地学校里有一为名叫马吉德·哈拉比的教师,有着强烈的反帝、反殖思想。他很喜爱聪明的阿拉法特,希望他能够成为亚西尔·比拉赫一样的阿拉伯民族英雄,因而经常用“亚西尔”称呼这个孩子。同学们也常常这样称呼阿拉法特。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地称呼他为亚西尔·阿拉法特。

  从少年时代起,阿拉法特便关注政治,并逐渐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随着巴勒斯坦出现反对英国当局统治以及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当地阿拉伯民众急需武器。年仅17岁的阿拉法特便自告奋勇,从劫匪经出没的沙漠部落中购买武器,甚至把武器从埃及偷运到巴勒斯坦,一时成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同年9月,以色列军队在贝京(后任以色列总理)带领下,血洗德杰尔·亚辛村,杀害了250多名阿拉伯人。阿拉法特亲眼目睹了以色列的暴行,于是,年仅19岁的他愤而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斗争。阿拉伯盟军的战败和盟军内部的种种纷争使阿拉法特逐渐明白,巴勒斯坦人悲惨命运是本民族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外国的干涉造成的。他认识到只有推翻旧制度,才能改变巴勒斯坦人民的命运。

  在革命的洗礼中成长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阿拉法特一度产生了前往美国学习的想法,却因为迟迟拿不到前往美国的签证而耽搁下来。此时,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给他以极大的鼓舞。于是,他转而决定去开罗学习,并寻找革命真谛。

  1950年,阿拉法特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他并很快与纳赛尔领导的、力图推翻法鲁克国王的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取得联系,并与纳赛尔的亲密助手阿密尔(后任埃及革命政权武装力量总司令)、毛希丁(后为埃及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萨达特(纳赛尔逝世后接任总统)等人建立了密切联系。

  1952年,阿拉法特通过竞选成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他在这个位置上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成功说服埃及当局准许该组织创办学生杂志《巴勒斯坦之声》。这是巴勒斯坦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刊物,后来实际上起到了招募士兵的作用。通过经营这份杂志,阿拉法特与另一位重要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布·杰哈德成为最亲密的战友。1954年,阿拉法特以学生联合会主席的身份第一次公开提出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却遭到埃及当局以及革命后上台的纳赛尔的反对。1955年,巴勒斯坦学生联盟首次应邀参加在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代表大会,阿拉法特第一次踏上国际讲坛,向世界人民宣布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心愿。

  从开罗大学毕业后,阿拉法特进入埃及军事学院学习。1956 年10月,第二此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马上志愿到埃及军队服役,并成为一名少尉。在战斗中,他充分利用自己学习的工科知识,出色完成了拆除炸弹引信的工作,赢得埃及军方的高度评价。

  1958年,阿拉法特前往科威特,担任公共工程部门工程师。在这里,他依靠自己的建筑知识,很快成为家财万贯的富翁,为即将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杰哈德随后也来到科威特。两人认识到,两次中东战争证明依靠阿拉伯国家的帮助来实现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巴勒斯坦人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求得解放。他们商讨建立完全独立自主的军事组织,避免受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控制。当时,阿尔及利亚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革命斗争正在一步步取得胜利,他们以弱胜强的斗争经验给阿拉法特以极大鼓舞。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联络散居各地的巴勒斯坦人,他们决定创办杂志《我们的巴勒斯坦:生命的号角》,并于1959年出版创刊号。该刊物后来共出版40期,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加入到阿拉法特领导的斗争行列。他们把即将到来的革命运动定名为“争取巴勒斯坦解放运动”,阿拉伯字母简写为“法塔赫”(FATAH),而“法塔赫”在《古兰经》里的意思恰恰是“打开胜利之门”。随着时机日渐成熟,1963年2月,法塔赫由10名成员组成的第一届中央委员会秘密成立,阿拉法特成为10人集体领导成员之一。法塔赫中央委员会的成立,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月18日,8个背景各不相同的游击队组织在耶路撒冷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法塔赫”归属巴解组织领导。同年底,他亲手组建了“法塔赫”的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1965年1月1日,他领导游击队在巴勒斯坦北部打响了反抗以色列的游击战争的第一枪。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参与指挥约旦、巴勒斯坦武装,对抗以色列军队。位于约旦的卡尔梅难民营由于经常给法塔赫战士提供支援,遭到以色列军队的进攻。守卫此地的“法塔赫”战士的装备差,人数少,但是,阿拉法特认为这是打击以色列、重振阿拉伯军队士气的好机会。在他的卓越指挥下,“法塔赫”战士与主动加入战斗的约旦军拥呐浜希卮匆陨芯樱拱⒗澜绫陡醒锩纪缕⒗ㄌ匾步璐松笳瘛0扇谀诘陌⒗伊斓既巳鲜兜剑郧岸园⒗ㄌ睾头ㄋ盏南拗剖怯薮赖摹?967年11月,纳赛尔会见了阿拉法特。此后,他还通过外交努力推动巴解组织成为巴勒斯坦人民惟一的代表,至此阿拉法特终于成为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正领袖和巴解放事业的执牛耳者。

  1969年阿拉法特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并在此后长期担任此职。并从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

  随着巴解组织武装力量羽翼渐丰,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出现紧张。当时,在约旦有众多武装巴勒斯坦战士,因而遭到侯赛因国王的猜忌。1970年9月6日的劫机事件,进一步激化约旦和巴解的矛盾。在美国的支持下,他下定决心解决巴解问题,双方间战争全面爆发。在约旦军队的压迫下,阿拉法特率巴解部队撤出安曼。在纳赛尔斡旋下,双方达成停火。到1971年7月,元气大伤的巴解武装力量全部撤出约旦。阿拉法特不得不寻求在黎巴嫩开辟新的根据地。巴解的到来又引发黎国内基督教和穆斯林两大派别于1975年4月爆发激烈内战,巴解也因支持穆斯林派别而掺和其中。

  由于巴解武装力量以黎巴嫩为基地不断袭击以色列,以方决定将其一举铲除。1981年7月,贝京上台执政之后,命令以色列军队轰炸黎南部,遭到巴解报复。1982年6月,以色列大举进攻黎巴嫩,力图彻底消灭巴解力量。为保存力量,阿拉法特决定撤离黎巴嫩。经联合国斡旋, 1.2万名巴勒斯坦战士分15批撤到8个阿拉伯国家,巴解总部则迁往突尼斯。1983年末,巴解又在黎巴嫩北部同法塔赫反对派和叙利亚军队发生冲突,再次遭到重创。面对现实,阿拉法特开始考虑改变斗争策略。

  审时度势,走上和平进程

  与以色列的多年斗争使阿拉法特认识到,双方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74年11月13日,阿拉法特应邀参加 第29届联大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听证会,受到国家元首般的热烈接待。阿拉法特发表了热烈演讲,其中一句话道出了他寻求政治解决的意愿并广为传诵,“我是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掉下。”

  1988年,他顶住内外压力,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242号和338号决议,从而步入“以土地换和平”、政治解决巴以问题的轨道。11月15日,阿拉法特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宣告,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为耶路撒冷,并很快获得数十个国家的承认。他向联合国表示,巴解组织谴责恐怖主义,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为启动中东和平进程创造了良好条件。1989年4月2日,阿拉法特在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当选为巴国总统。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拉法特领导巴解组织同以色列进行长期的艰苦谈判。1993年9月,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1994年5月,加沙和杰里科地区的巴勒斯坦人开始实行自治。当年7月11日,他结束27年的流亡生涯,从突尼斯回到阔别多年的加沙,主持自治领导机构工作。

  1996年1月,巴勒斯坦自治区举行历史上首次大选,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月12日就职,连任至今。1996年4月再次当选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

  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闯入阿克萨清真寺,引发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巴以之间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以色列在不断加紧对巴自治区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的同时,也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阿拉法特,一再指责阿拉法特是恐怖主义的“幕后主使”。2001年12月3日,以色列军队入侵巴控城市拉姆安拉。以方指责阿拉法特领导的巴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实体”,并决定断绝同阿拉法特的联系。12月22日,以内阁决定,禁止阿拉法特离开拉姆安拉前往伯利恒参加圣诞节庆祝活动。从此,阿拉法特失去了行动自由。2002年3月底,由于以色列境内发生自杀式爆炸事件,以政府随即宣布将阿拉法特视为“敌人”,决定对其采取“绝对孤立”政策。此后,以色列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多次围困阿拉法特官邸,并采取了断水、断电及摧毁官邸内建筑物的极端手段,向阿拉法特施压。阿拉法特一直被围困在拉姆安拉的官邸内,人身安全一度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以政府还一再指责阿拉法特是恐怖主义的“幕后主使”,拒绝与他接触,并多次表示阿拉法特退出决策层是以巴恢复和谈的前提之一。美国政府也对巴民族权力机构施加了极大的压力。美国总统布什把中东和平进程受挫的责任推到阿拉法特的身上。2002年6月,布什表示“巴勒斯坦必须更换领导层”,使阿拉法特的处境更为艰难。

  为了推动巴以和谈,阿拉法特领导下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2003年3月进行改革,设立总理职位。随后,巴以双方实现了首次总理会谈。然而,随着巴以冲突再度加剧,以色列再次把责任归咎于阿拉法特。2003年9月11日,以色列安全内阁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绊脚石”为由,决定“原则上”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巴勒斯坦。以政府官员甚至声称,杀死阿拉法特也是一种选择方案。面对以色列的威胁,阿拉法特表示:没有人可以把我赶走。

  以色列的做法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并引发巴勒斯坦人的大规模抗议。一些来自以色列以及其他国家的国际和平人士甚至组成人体盾牌,聚集在阿拉法特官邸的周围,愿用他们的身体保护阿拉法特。2004年以来,以色列政府不断向阿拉法特发出威胁。哈马斯领导人亚辛、兰提西等人相继被“定点清除”后,以色列高级官员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暗示,阿拉法特可能成为以下一个袭击的目标。沙龙也多次宣称不再遵守与美国商定的不伤害阿拉法特的承诺。9月22日,沙龙表示将在适当时机用对付亚辛和兰提西的手法对付阿拉法特。

  2004年10月27日,阿拉法特的病情恶化,4年来首次离开官邸,前往法国巴黎郊区的佩西军医院进行治疗。

  豪杰亦有柔情,晚年收获幸福

  一生致力于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阿拉法特年轻时发誓终身不娶。一生致力于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阿拉法特年轻时发誓终身不娶。用他自己的话说:“命中注定我与巴勒斯坦事业结合。”

  在阿拉法特的爱情传说中,他与娜达·亚斯鲁之间的爱情故事可谓刻骨铭心。娜达·亚斯鲁的家境富裕,思想开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贝鲁特的一所大学,后来嫁给“法塔赫”的一位领导人。1971年,当阿拉法特与娜达·亚斯鲁在贝鲁特相遇时,她的丈夫已经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当时,三十多岁的娜达依然魅力十足,充满活力。阿拉法特被她深深吸引,两人很快就堕入爱河。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由于娜达和交战的双方都有深厚的友谊,因而承担起斡旋重任。一天深夜,她在从贝鲁特总统府返回住处时被人暗杀。阿拉法特得知消息后痛不欲生。

  20世纪80年代,阿拉法特与与西班牙著名记者伊莎贝尔·皮萨诺相遇相识,从而再次尝到了爱情的甘甜。伊莎贝尔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新闻从业者。她的丈夫在1977年7月去世。从那以后,她就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新闻采访工作当中,先后采访过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等人,在新闻界很有名气。伊莎贝尔几经周折在突尼斯见到了阿拉法特,后者邀她共进午餐。采访前她认真准备了40个问题,但阿拉法特根本用不着她提问,不论是国际形势、以巴冲突还是个人嗜好,都滔滔不绝,令她感到钦佩。此后,皮萨诺和阿拉法特陷入了爱海之中。然而,由于两人都是事业心极强的人,这段情缘最终没有结果。

  1991年10月,时年62岁的阿拉法特他与28岁的苏哈·塔维勒 (Souha Tawill)女士结为伉俪。苏哈1964年6月17日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名门望族。父母均为巴勒斯坦人,信奉希腊东正教。其父达乌德·塔维勒毕业于牛津大学,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其母丽蒙达·达乌德是一位著名的巴勒斯坦女战士,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创办了巴勒斯坦人的第一家通讯社。

  苏哈的童年在约旦河西岸的耶路撒冷、纳布卢斯和拉姆安拉度过。她在拉姆安拉的国民学校念完高中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选送去法国巴黎的苏尔本大学深造,取得了外语毕业证书,并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她在巴黎从事了两年新闻工作。

  阿拉法特与苏哈1988年在突尼斯巴解总部正式相识。当时他已是花甲之年,从法国来突尼斯开会的苏哈一出现在他面前,他就被她的美貌和才华所打动。1989年,阿拉法特访问法国,当地正好由苏哈负责礼宾和翻译工作,这使得两人经常有机会相互接近。金发披肩、聪明活泼的苏哈给阿拉法特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此后,苏哈离开了巴黎,开始为阿拉法特总统做机要通讯工作,并从1988年开始担任他的经济顾问。

  苏哈在政治上很有见解,其敢说敢做的个性常常让以巴双方和美国感到惶恐。1999年她曾与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在约旦河西岸会晤。当时,她公开指责以色列军队向巴勒斯坦人施放毒气,导致一些妇女和儿童罹患癌症。此事在美国和以色列引起轩然大波。

  1995年7月24日,阿拉法特和苏哈的女儿在巴黎诞生,取阿拉法特母亲之名扎赫瓦,意为希望和美丽。

  吉人自有天相,屡屡化解危难

  阿拉法特是世界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领导人之一。据说,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阿拉法特成功地躲过许多次暗杀和袭击。九死一生的经历使他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被称为中东政坛的“不死鸟”。

  1969年初,一名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安插的巴勒斯坦内奸偷偷地把窃听器和波型脉冲雷达发射器安装在阿拉法特的专车车底,企图以此为以色列战斗轰炸机指引目标。但阿拉法特及时发现了这个装置。

  1969年,在约旦“法赫德”游击队营地内,阿拉法特对刚刚寄到他办公室的一个邮包产生了怀疑。阿拉法特的卫兵刚把邮包带到办公室外,包内的炸弹便爆炸。

  1971年,阿拉法特的专车在叙以边境附近遭伏击,阿拉法特的司机中弹身亡,但阿拉法特本人安然无恙。

  1973年,一架利比亚客机被以色列军队击落,机上100多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遇难,而原计划搭乘这一航班的阿拉法特因临时决定改乘其它航班而逃过一劫。

  1982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亲率大军侵入黎巴嫩,把设在贝鲁特西区的巴解总部团团围住,将阿拉法特等巴解最高领导人困在其中狂轰滥炸两个半月,但阿拉法特却毫发未损。这期间,最惊险的一次据说是一名以军的狙击手已经瞄准了阿拉法特,但鬼使神差一般,有一颗冷酷之心的狙击手在扣动扳机前犹豫了一下,就这么一秒钟的功夫,他永远失去了打中阿拉法特的机会。

  1985年10月1日,以色列空军突袭位于突尼斯城南郊的巴解总部,将其夷为平地,伤亡数十人。阿拉法特当天因迟到15分钟,而再次躲过浩劫。

  除此之外,阿拉法特还屡次因为意外而与死神照面。1969年1月,阿拉法特驱车从安曼赶往巴格达途中,因座车车速过快而在超车时撞上一辆载重卡车。他的座车车顶撕裂,而浑身是血的阿拉法特居然身无大碍。

  1992年4月7日晚,阿拉法特乘坐的阿尔及利亚民航“安-26”型客机飞往利比亚萨拉地区,准备视察巴勒斯坦游击队营地。这架客机飞行途中遭遇一场特大沙暴,与地面失去了无线电联络,飞机及其乘客失踪。这一消息传出后举世震惊,可阿拉法特居然再次在机身断成三截的情况下死里逃生。

  巴勒斯坦反间谍官员萨拉赫·哈拉夫曾对为阿拉法特作传的英国作家阿兰·哈特说,谋杀阿拉法特的未遂行动有50多次,他多次化险为夷,“60%是靠他自己的鼻子,或者说他对危险的警觉,30%是运气好,10%是安全机构的作用”。阿拉法特经常突然变换处所、座位和飞行路线。1967年,“法塔赫”总部设在约旦河西岸一个小村里。一天他突然对一个战友说,这儿有危险,不解的同伴甚至与他争辩起来。后来,两人还是离开了小村。黎明前,他们赶到另一村庄。此时,原来的村子已被以军战车包围。

  1982年以国防部长沙龙一直派出战机对阿拉法特进行搜袭,8月的一个深夜,正在贝鲁特一幢大楼14楼开会的阿拉法特忽然感到危险,立即命令撤离,几分钟后领导人们在对面楼内眼睁睁看着刚刚撤离的大楼被以飞机炸成废墟,250人丧生。

  有几次是阿拉法特的精神感召力使那些刺客住手。摩萨德曾命令阿拉法特身边的一位女秘书和一个工作人员两次给他下毒,最后两人都良心发现向阿拉法特坦白了一切。

  阿拉法特做过工程师的职业感觉也曾救过他的命,一段时间以色列飞机曾不断跟踪阿拉法特的轿车,阿拉法特断定车内有无线电发射跟踪装置,经查果然如此。

  阿拉法特自己说过,由于以色列飞机轰炸的精度不高而使其幸免于难,至少有12次。1983年阿拉法特 和4000名巴解战士撤离叙利亚前往利比亚的黎波里基地,以色列事先已在其必经水域用飞机投下大量水雷,在阿拉法特经过时准时爆炸。阿拉法特事先就有所预料而果断下令推迟撤离时间,水雷在预定时间爆炸了,巴解战士安然无恙。
网络毛毛虫
2004/11/08 13:26
英国泰晤士报称阿拉法特代表一个民族无所畏惧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 世界主要报纸5日言论摘要:

  英国《泰晤士报》:30多年来,阿拉法特一直是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象征。自从以色列建国以来,巴勒斯坦民族拒绝接受其所遭受的损失以及那些流亡中的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在这方面,阿拉法特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无所畏惧。他的离去是对巴勒斯坦运动的一个毁灭性打击。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法国《费加罗报》:20世纪下半叶的一个重要人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他把巴勒斯坦最终要走向和平的问题留给了世界。他的离去将会给人们提出一系列问题。阿拉法特将安葬在哪儿?遗体会根据伊斯兰习俗尽快安葬吗?阿拉法特的死会在被占领土上产生什么影响?继任问题能有保证吗?谁将是新领导机构的成员?

  美国《华盛顿邮报》:布什总统在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国内计划,承诺进行税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这两大改革都是很吸引人的:税制改革既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又可以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可增强个人所有的观念也可以推动储蓄增长。但是这两大改革如果失败也将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破坏。作为美国领导人,布什的坚强表现在有能力设定远大的目标并全力去追求,又由于他的软弱而无法实现。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只有通过对所有美国人尤其是大多数弱势群体都比较公平的方式,这些改革才会赢得广泛的支持。

  日本《东京新闻》:第二届布什政府的优先课题是伊拉克重建。伊拉克临时政府6月底成立后,伊拉克局势丝毫没有好转。伊拉克战争使驻伊美军士兵死亡人数突破千人,伊拉克死亡人数多达10万。从迄今为止的情况来看,布什政府推行的“武力政策”已被证实是行不通的。敦促联合国参与伊拉克重建不可缺少,重新构筑与联合国的密切合作体制是美国进行国际协调的前提条件。布什政府应该改变目前以武力为核心的政策,将重点转移到与伊拉克临时政府展开合作,建立有利于伊拉克国内各派进行对话的环境上来。

  德国《每日镜报》:欧洲的经济学家正在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未来几个月欧元将会坚挺到什么程度。欧元汇率越上升,相信欧元还会升值的经济学家就越多。对欧洲来说,欧元升值既有好处,但也有更多的害处。好处是进口商品,比如石油,更加便宜。害处是欧元区向美元区出口的商品价格提高了。由于欧洲特别是德国的经济主要是靠出口带动的,一个非常坚挺的欧元犹如对经济增长踩刹车。目前,欧洲自己对欧元汇率的走势几乎无能为力。因为欧元的强势是美元的弱势所造成的。如果布什把成功连任视为对他迄今实行的经济和财政政策的肯定,欧元可能还会升值。美国创纪录的双重赤字,即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有可能使世界经济陷入混乱之中。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